“水来了!今年收成稳了!”黄家口镇宋墩村的田埂上,60余户农户望着重新焕发生机的秧苗,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这场让干涸土地重获新生的“及时雨”,不仅接通了断裂的供水涵管,更映照出作风之变——当群众的急难愁盼摆在面前,“分内事”与“分外事”的界限被彻底打破,换来的是民心与良田一同复苏的动人图景。
盛夏时节,正是作物灌浆拔节的关键期,宋墩村天坛片区的600余亩良田却遭遇“断水危机”——地下供水涵管因老化被压断,灌溉渠迅速见底,蔫垂的秧苗像一张张求救的“脸庞”,揪着60余户种植户的心。
按职责划分,涵管修复本属水利部门范畴。但“群众的呼声就是最紧迫的命令”早已成为干部们的行动指南。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镇交通办专班奔赴一线,顶着烈日破开坚硬路面,在泥泞中深掘排查,于狭窄坑道里锁定断裂点,星夜兼程连轴转,清淤、换管、焊接一气呵成,涵管刚通,路面修复立刻启动,高标准回填、硬化,确保“路水双通”。
不设限、不等待、不推诿,仅用一周时间,断裂的“水脉”重新流淌,破开的路面恢复坦途。清泉流进干涸的田垄,蔫垂的秧苗挺直腰杆,600余亩土地重现郁郁葱葱。“水到渠成,今年的收成这下彻底稳了!”60余户农户脸上的愁云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这场“跨界救援”,修通的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涵管,更是一条为民服务的“连心渠”。黄家口镇党委、政府用实际行动诠释“开门搞教育”,就是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转变的标尺,而作风转变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民忧、纾民困的一线。(云振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