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场镇:走出“三水”特色路径

07-26 17:30   戴家场镇  

戴家场镇地处洪湖腹地,河网交织、田湖相映,水情是全镇最真实的镇情。今年3月份以来,洪湖市戴家场镇立足镇情实际,走出一条以水保安、以水兴产、以水美村的“三水”特色路径。

守牢水安全底线,筑牢支点建设“压舱石”。洪排河险段是悬在戴家场镇头顶上的“一盆水”,该镇始终把防洪保安扛在肩,绷紧防汛抗旱这根弦。全镇实行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堤防巡查除险,备足防汛“三石”(石料、石块、石子),组建应急抢险队,在梅雨期和七下八上关键时段,确保大汛来时顶得住、守得牢。全镇把内涝治理抓在手,针对“外洪内涝”双重压力,重点疏通骨干排涝沟渠,改造老旧泵站提升排灌能力,让低洼农田彻底告别“雨季看海、旱季喊渴”,状况,守住万亩良田的丰收底线。

精准水滴灌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水引擎”。虾稻共作是戴家场镇支柱产业,该镇创新实施“水利精准配套”,即在核心产区推广智能控水系统,实现虾田水温水位精准调节;打通田间毛渠“最后一公里”,确保虾稻田“渴了能喝、涝了能排”,用一渠活水托起“稻香虾肥”的共富梦。同时依托东荆河优质水源,建设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区,配套循环水设施,发展“蟹稻共生”“鱼莲共生”等绿色模式,让好水养好鱼、好鱼卖好价,助力洪湖打造“水产强市”金字招牌。

重塑水生态底色,描绘水韵乡村“工笔画”。戴家场镇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重拳整治运粮河、戴电河违建养殖和污水直排,清除“水下草原”恢复水体流动。推行“沟渠长”包片制,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村头塘堰,让小微水体焕发清波。同时结合沟渠硬化、涵闸改造实施灭螺工程,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链,把水利工程建成守护群众健康的“安全工程”。

下一步,戴家场镇将以水为媒,持续发力,以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绩,为洪湖建功支点建设注入奔涌的“戴家场动能”。(徐炎)

https://img.cjyun.org.cn/a/10087/202201/d5f9839a0fc5323e69e3ed72b0e2682b.jp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