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转变在一线丨燕窝镇九簰洲村:土地流转后“三中心”破局,闲置劳力变增收引擎

07-26 17:18   燕窝镇  

土地流转后的“双难”困局。2024年,九簰洲村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集中流转1400余亩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本是增收好事,却衍生新问题,1400余亩大棚虽带来租金收益(村民每亩年收667元),但187名50岁以下劳动力因“无技能、无渠道”陷入闲置——家庭年收入仅靠租金和零工维持约1.8万元,企业因缺工不敢接订单,村集体年收入仅15万元,民生设施滞后。

“土地流转不能让村民‘闲’下来!”2025年初,村“两委”走访110户村民后,决定成立“家政服务、劳务服务、农产品销售”三中心,以服务破局。

三中心全链条解困。家政服务中心,培训+接单,“闲人”变“手艺人”。联合市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家政技能培训,母婴护理、居家保洁等,2个月培训34人。中心对接镇内2家月嫂、1个小区物业,建立“派单-考核-结算”机制。2025年促成家政服务订单39单,带动就业86余人次,村集体增收4.8万元。

劳务服务中心,搭平台+管输送,“散工”变“产业工”。整合闲置劳动力信息,与新滩和大沙8家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协议”,提供岗前培训(机械操作、车间管理等)。2025年累计输送28名劳动力,覆盖装备制造、纺织等岗位,村民月均工资从2000元涨至4500元,村集体通过管理费增收1.3万元。

农产品销售中心,拓渠道+强流转,“种棚”变“富棚”。成立集体控股的农产品公司,对接商超、电商平台,将大棚产出的蔬菜、水果直供洪湖市区。同步流转1400亩大棚土地,统一管理、订单种植,解决57名村民大棚管护、分拣包装等就业,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含土地流转服务费)。

村民李大姐参加家政培训后,在月子中心做护理,月收入6000元(原零工仅2000元),“现在能顾家还能存钱”;村民王大哥在大棚当管理员,月工资4000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2025年村“两委”满意度测评中,三中心支持率达96%。

前后对比:2024年闲置劳动力家庭年收入1.8万元→2024年4.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32万元(家政4万+劳务6万+农产品12万);村内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5%,文化广场从“闲聊点”变为“技能培训点”。

九簰洲村以“三中心”为抓手,将土地流转后的“闲置压力”转化为“增收动力”,用“开门办服务”的实效,写就了“资源激活、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注脚。

https://img.cjyun.org.cn/a/10087/202201/d5f9839a0fc5323e69e3ed72b0e2682b.jp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