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山镇:以生态为笔,绘就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新画卷

07-26 17:17   洪湖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洪湖市螺山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从“吃洪湖”转变为全方位的“护洪湖”,通过集中治理6.5万亩水产养殖尾水,开展沿湖湿地生态修复等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尾水治理,开启水产养殖绿色新篇

盛夏时节,螺山镇花园村的千亩蟹塘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紧邻蟹塘的沟渠内,水质清澈,水面上挺水植物、美人蕉等绿意盎然。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华侨介绍,这些植物承担着水质净化和生态护坡的重任,是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关键手段之一。

李华侨说,花园村尾水治理面积约3000多亩,采用“沟渠清淤+生态护坡+多级净化”的治理模式,使水质达标后实现循环利用。

尾水治理对于改善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螺山镇针对养殖尾水的主要污染物,采用了成本最低、操作最简、效果最直接的“人工生态沟渠+曝气”治理模式。将全镇28条共95.9公里的沟渠,巧妙转化为4950亩的“沉淀池”和“处理池”,平均每100亩水产养殖配备约8亩人工湿地,充分满足了6.5万亩尾水错峰排放、腾塘换水以及尾水治理等多方面需求。同时,螺山镇全面开展沟渠底泥清理工作,在沟渠内种植苦草、野蒿、黄丝草等本地适宜的沉水和挺水植物,精心构建“岸坡+水下”生态体系,为水产养殖营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有着30年养殖经验的村民彭本忠对此感触颇深,“养螃蟹,水质是关键。以前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水质恶化,产量很难提高。”如今,通过尾水治理带来了显著效益。“以前每亩产100多斤螃蟹,现在水质改善后每亩产200多斤,相比以往每亩增收1500—2000元,尾水治理让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彭本忠开心地说道。

环境治理,打造乡村宜居新貌

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离不开沿湖湿地生态修复。走进螺山镇双红村水韵田园湿地公园,步道平坦整洁,满塘荷叶层层叠叠,粉白相间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荷香。“原先这里又脏又臭,现在修得这么漂亮,出门就像走进花园,晚上大家都来这儿乘凉,特别舒服。”村民吴桃子感慨道。针对双红村原有坑塘水质差、绿化杂乱等问题,村“两委”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坑塘清理、水系连通及清淤工程。科学种植睡莲、茭白等水生植物,构建阶梯式水质净化体系,成功将荒废水塘打造成兼具生态涵养与休闲游憩功能的湿地公园,实现了环境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提升”。

生态治理不仅要“面子光”,更要“里子实”。2024年以来,双红村完成约650户厕所改造,推行“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模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分级净化处理,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直排难题。经处理达标的水质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真正将“废水”转化为助力农业生产的“资源肥水”,形成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闭环。

村民李文兵看着眼前的小游园,高兴地说:“没厕改之前,上厕所不方便,气味还大。现在厕改后,水质净化了,没气味了,走进小游园,空气都清新多了。”双红村党支部副书记马红勋介绍,村里完成厕改后,通过“小三格”集中处理,将污水排放到小沟、小渠和人工湿地。“我们这个小微水体治理经过三层过滤,污水先在屋后坑塘沉淀,再经沟渠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净化,最后流入人工湿地。”双红村小微水体治理总投资80多万,治理系统覆盖全村300多户,还辐射周边1500亩农田,真正做到“污水不出村、资源再利用”。

据悉,双红村小微水体治理总投资将近80多万,这套治理系统不仅覆盖全村300多户,辐射周边1500亩农田,实现“污水不出村、资源再利用”。

协同共治,构建生态监管新模式

螺山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螺山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熊亮表示:“大家深刻认识到全镇水质提升对洪湖流域治理的重要性,我们不等不靠,主动担起属地责任。把组织动员、政策宣讲会议开到群众家门口,积极征求意见,发动群众一起干,形成了镇、村、群众共同参与,每个排口有人管、每件问题有人抓,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的良好局面。”

在生态监管方面,螺山镇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在每个河流主要汇入口和重点场所安装360度可旋转摄像头,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监控画面,实现“发现问题-溯源处置-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同时,制度创新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每月对关停企业开展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对已办理环评手续的企业进行周巡查,避免偷排漏排;镇环保专班对重点河流沟渠及重点场所进行水质周自检,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及时消除隐患。这种“人防+技防”的组合成效显著,全镇水质自2024年8月以来持续保持Ⅳ类及以上,今年各监测点水质优良率已达60% ,预计下半年Ⅲ类优良率以上水质比例将提升到80%以上。

“我们不仅要让洪湖的水更清,更要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甜。”螺山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熊亮坚定地说道。随着全域养殖尾水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建成,螺山镇正稳步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目标迈进,为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呈上一份令人瞩目的“螺山答卷”。(黄睿智 杨铭)

https://img.cjyun.org.cn/a/10087/202201/d5f9839a0fc5323e69e3ed72b0e2682b.jp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