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的燕窝镇,有一个因湖得名、傍湖而生的村落—沙套湖村。这个由原高丰村、民河村合并而成的村庄,曾因湖而困于环境治理难题,如今却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契机,村“两委”高位谋划,村民踊跃参与,将家门口建设成了全镇闻名的网红“小景区”。从杂草丛生的沟渠到荷花映日的景点,从各自为战的旧格局到干群同心的新气象,沙套湖村正以高丰组为支点,开始撬动全村综合治理的“蝶变”。
2025年全镇开展启动“清洁家园”行动后,沙套湖村“两委”敏锐抓住高丰组的转型机遇。高丰村民多次要求建设小菜园、小游园。这是民心所向的必答题。曾在2024年在民河的“八股”试点中积累群众动员经验,村民自发投工投劳100余人次的热情,成为破局的核心动力。
“10天内必完成沟渠清理!”2025年3月2日荆州驻村工作组入驻当天,高丰组立下“军令状”。沙套湖村副书记、高丰组负责人曾楚红带领村干部累计清理淤泥200立方、垃圾10余吨。最难攻克的是沟边3处鸡棚,村民顾虑生计不愿拆除,曾楚红与市城管局驻村干部先后7次上门,算清“清洁家园”长远账,撇开自家心里“小九九”。如今300米长的沟渠已莲藕飘香,荷叶摇曳。
高丰组中心的百年古树,是村民纳凉议事的“精神地标”。以古树为圆心打造示范点,村“两委”不仅为其设立围栏,更计划开发“古树下的党课”、“乡愁故事会”等品牌活动,保护、扮靓古树,让树龄近百年的“活文物”成为文化IP。“平原地区难得有这样的历史遗存,我们要让古树成为沙套湖的文化图腾。”曾楚红提议将其命名为“同心树”,寓意合村后的民心凝聚。
包村干部在实践中探索出“破茧三策”:推行“一院一景”微改造,邀请村民自主设计房前屋后景观;建立“积分超市”管理,将环境卫生与集体分红挂钩;构建“支部引领、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制度保障”四位一体机制。如今的高丰组,乱堆乱放现象减少80%,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已成常态。
“示范点建设不是终点,而是整村治理的起点。”杜素英的话语点明沙套湖村的发展路径。目前该村正以高丰组为模板,规划新建设1-3处示范点,将“清沟渠、护古树、融民心”的经验向全域推广。
从“跟着看到带头冲”,从“干眼前到谋长远”,沙套湖村的蜕变印证着一个真理: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于新建群众“思想线”。当百年古树成为凝聚共识的圆心,当沟渠荷花映照着干群同心的笑脸,这个因湖得名的村落—沙套湖村正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实践支点,紧扣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部署,以高丰组示范点为缩影,将群众是否参与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让“勇于担当”和“善作善成”为基层治理领域提供鲜活的乡村注脚。(胡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