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5年来最好水质!洪湖治理做对了什么

08-14 21:4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辉 通讯员 周栎 曹冲

炎炎夏日,洪湖螺山片区波光潋滟,荷叶接天,水鸟盘旋,每天早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第一大湖,是荆楚大地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湖北之肾”的美誉。

8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到洪湖市调研中央巡视立行立改问题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研究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巡视立行立改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扎实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洪湖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推动洪湖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

“洪湖治理是荆州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2024年6月起,湖北以“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为目标,全面打响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攻坚战,洪湖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年7月,洪湖水质均值已连续8个月达到Ⅳ类,创下近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数据背后,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01“水鸭变旱鸭”

在江陵县的蛋鸭示范基地,鸭子被“请”上了岸,住进了宽敞明亮的“阳光房”。“水养”升级为“旱养”,不仅用水节约90%,棚舍内养鸭产生的污水,经过厌氧池发酵后成为白鲢、花鲢等鱼类的优质基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02“沟渠变湿地”

走进洪湖市螺山镇,此前养殖尾水排放入湖的沟渠,如今已成水面清澈、水草摇曳的湿地。当地疏浚沟渠,将养殖尾水从池塘导入生态沟渠,并引入水底沉水植物、水中鲢鳙滤取浮游生物等生态治理体系,改善了水质。

03“有磷变无磷”

荆州大力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减少磷排放。同时,涉磷企业全部建立“磷台账”,并进行分类监管。截至今年7月,洪湖总磷浓度均值为0.079mg/L,环比下降33.1%,达到国家考核目标。

变化的背后,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坚实行动。

一年多来,荆州通过控制源头、截污导流、生态修复、发展转型等措施,建立一体化治污体系,加快推进洪湖流域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

控源——

经排查,洪湖的污水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

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上,全面摸清8162公里排水管网底数,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及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并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控水务设施运行状态。

工业污染防治上,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规范提升行动,加强工业企业精准监管,确保工业园区企业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严格监控4093家养殖场,每月抽检,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探索“水改旱、散改集”的畜禽养殖模式,统一饲养管理、集中处理粪污,坚决控制污水入湖。

截污——

每月对直接入湖入河的排污口开展专项监测,市县两级党政主职带头包保V类及以下排污口。

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清渠洁岸”行动,选派干部奔赴流域重点村,发动群众清理河渠及生活垃圾。

实施农村改厕工程,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对全市范围内水质低于Ⅲ类的间接入湖支流、河渠排污口进行摸底调查,常态化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水质本级监测。

修复——

新修建盐卡、白柳、半路堤三个补水通道,对洪湖进行生态调水,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持续实施“晒湖育草”,加快推进湖内生态修复项目,综合实施鱼类种群结构调整、消浪降浊防风等措施,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多部门努力下,洪湖湿地植被覆盖面积由2023年的13.67%提升到30%,增加约10.1万亩、增幅119%。

结合“清洁家园”“清渠洁岸”活动,开展水葫芦和水花生攻坚战和常态化河湖保洁行动,按照全覆盖的要求整治河流、清理垃圾,确保“水岸同治”。

水清了,岸绿了,“四处野鸭和菱藕”的生态美景复现。7月底,随着宦子口桥建成通车,洪湖、监利两大老区跨越四湖总干渠后连为一体,洪湖大湖环湖公路正式画圆。

正在加快建设的环湖绿道,集通行、防洪、绿化、休闲、亲水等功能为一体,成为环湖观光大道、生态大道、休闲大道。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等红色资源也重新焕发活力。今年4至6月,瞿家湾文旅推出三场沉浸式体验项目,参与体验的游客超过18万人次。

一年见起色,洪湖治理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要实现“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目标,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

立足长远发展,洪湖流域还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荆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湖区企业的“含绿量”“含新量”。

截至目前,共创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7家(其中国家级16家)、绿色设计产品3家(其中国家级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

支持引导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攀高向新。目前,拥有全球“灯塔工厂”1家,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企业13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荆州交出亮眼的“期中答卷”:实现GDP1725.66亿元,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

立足长效机制,还须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洪湖治理的强大合力。

眼下,荆州、荆门、潜江等地切实扛牢属地责任,省直有关部门认真履行主管、监管职能,“信息共享、问题共查、污染共治、效果共保”的强大合力日益彰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洪湖治理还须锚定“近期稳住、中期提升、远期转型”工作目标,坚持高标准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长效治理,努力推动洪湖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加快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

一幅浑然天成,鱼游浅底、飞鸟翔集、充满野趣的洪湖湿地画卷,正在浪打浪中徐徐展开。

https://img.cjyun.org.cn/a/10087/202508/c28596eefb4b616a9608013ae149f635.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