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莲藕:产值90亿的水下黄金

08-03 16:19   中国质量报  

在当今的莲藕界,我国当仁不让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原因有三,一是据考古发现,我国是莲藕的原产地,种植历史可追溯至83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二是隋唐时期我国就已形成莲藕规模化种植,如今,我国的莲藕产量已占据全球总量的70%~80%;三是在挖掘莲藕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方面,中国人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中国烹饪中的煎、炒、爆、熘、炸等“十八般武艺”,莲藕样样都能托得住、表现佳。

莲藕在我国湖北、安徽、浙江等许多地区都有种植,但湖北省是最大的莲藕产区,产量占全国的1/3,拥有洪湖市等主产区。今天,让我们跟随安安、检宝,走进洪湖水乡,“品尝”古老的美食——莲藕。

碧水孕珍馐 洪湖育佳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赋能湖北洪湖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

……

60多年前,一首经典民歌的流传,将洪湖唱遍天下。

6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一个莲藕的品牌用语——“洪湖莲藕,清甜可口”在媒体热播,使得洪湖再次名扬天下。

从一首民歌的流传,到一根莲藕的热卖,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洪湖莲藕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北省洪湖市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其境内的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泊,水生植物丰富,其中,莲藕种植面积约1.47万公顷,年总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90亿元。“洪湖莲藕”先后入选第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面积产量全国第一、加工产值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洪湖莲藕”品牌推介会上,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曾用3个“全国第一”来宣介洪湖莲藕。

2024年8月12日,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推进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莲七条”),将“洪湖莲藕”确立为该省莲藕唯一区域公用品牌进行重点打造,培育全国水生蔬菜头部品牌,洪湖莲藕产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盛夏7月,记者登上位于洪湖市峰口镇的洪湖莲藕科创园观莲亭,南宋诗人杨万里800多年前描绘的西湖胜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瞬间映入眼帘,使人顿生无限情愫,沉醉于洪湖的别样之美。

“这里是我们公司的万亩莲藕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基地。”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贵公司”)副总经理曾祥明介绍说,近年来,洪湖市不断优化莲藕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已建立7个万亩莲藕标准化示范基地。

为了将“洪湖莲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真正的金字招牌,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连续3年将其纳入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统一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洪湖市不断建立和完善洪湖莲藕标准体系,联合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搭建了109项莲藕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覆盖种苗、种植、保鲜加工、检验检测、物流运输、包装储存、品牌保护等莲藕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制的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湖北泡藕带》,让藕带在避光的密封袋里包装、发酵,保鲜期从1天延长到1年,实现了从‘时令菜’到‘常青藤’的跨越,填补了我国藕带加工领域标准的空白。”曾祥明说。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转向保障‘舌尖上的健康’,努力将洪湖莲藕打造成健康绿色食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湖北华贵食品集团(以下简称“华贵集团”)董事长赵道华说。

“种好一半谷”。为从源头保障洪湖莲藕的品质,洪湖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战略,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联合攻关研发鄂洪1号、鄂莲5号、鄂莲6号等20个优质高产的莲藕新品种。“鄂洪1号莲藕,表皮黄白色,具有独特的粉糯香甜的口感,适合煨汤,而且产量高,每公顷可收老熟莲藕约24吨,深受老百姓喜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我国水生蔬菜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柯卫东介绍说。

洪湖市还在华贵公司莲藕科创园和沿洪湖大湖地带建设了两个约667公顷的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莲藕新品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莲渔共生”“莲虾套养”等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8333公顷。通过早、中、晚熟新品种的配套种植,莲藕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30%~50%,每公顷平均增收4.5万元。洪湖市因此被认定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经北京国贸食品科学研究院鉴定,洪湖莲藕所含的人体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其中钾元素含量是其他品种的1.6倍。目前,洪湖莲藕线上售价高于全国莲藕均价28.2%。

在华贵集团智能工厂,记者看到,藕带加工自动生产线运转正忙。经过机器切断、气泡清洗、漂烫等工序,如玉簪一样的藕带变成一包包泡藕带“走”下流水线。

“这是全国首家泡藕带智能工厂,全条生产线由机器人供料、数控操作,每包计量误差控制在两克以内,一天可生产泡藕带100万包,产品合格率99.8%,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曾祥明说。

此外,该集团推行机械采挖藕等轻简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较人工提升6倍以上,破损率降至4%以下;建设物联网智慧荷塘,实时监测水质、土壤墒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0%。

2024年,洪湖市洪湖莲藕加工企业发展到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加工产品包括4类56个品种,加工莲藕系列产品20万吨,加工产值30亿元,占湖北省莲藕年加工产值的36%。一根莲藕上培育出“洪湖莲子”“洪湖藕带”“洪湖莲藕”“洪湖荷叶茶”4个地理标志产品,在全国独一无二。

据介绍,洪湖莲藕在带动当地3万多名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系列产品还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质量报记者 张 华)

甜了舌尖 壮了产业 富了农民湖北洪湖莲藕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风吹荷花香·心动瞿家湾”。近日,2025洪湖生态旅游区第四届荷花季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开幕。

开幕式在优美的舞蹈《鱼跃龙门》中徐徐拉开帷幕。《荷花丛中听渔歌》《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大美洪湖水》等极具洪湖特色的精彩节目接连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为给游客带来丰富多元的体验,洪湖生态旅游区精心策划了“荷香洪湖美食季”“龙虾啤酒音乐季”“荷塘寻宝体验季”“哪吒花海换装季”“洪湖文旅抖音季”“非遗手作体验季”六大主题活动,吸引了8000多名游客慕名而来,共同见证这场独具特色的文旅盛宴。

洪湖生态旅游区荷花季是洪湖市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创新“洪湖莲藕+”文旅模式的生动写照。

洪湖,这片神奇的土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风光绮丽的大湖风光,又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瞿家湾等革命旧址,还有三国乌林古战场等一批历史遗迹。

近年来,洪湖市加快推进“六个一”规划布局落地,即一个文化展厅、一个产业研究院、一个供应链平台、一条观光旅游线路、一场高峰论坛、一批展示窗口,积极打造一万公顷环湖莲藕农旅示范带,将红色文化融入洪湖莲藕品牌,为其注入深刻的文化内涵。

盛夏时节,记者探访洪湖市的各大景区,只见融合了红色故事元素的莲藕旅游产品比比皆是,琳琅满目,游客们争相购买。湖上,大型水上实景剧《洪湖赤卫队》一幕接一幕地上演,主题曲那优美动听的旋律,荡漾在荷香氤氲的湖面,让人心潮澎湃,流连忘返……

“这些活动使洪湖莲藕超越农产品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洪湖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石光辉说,以赏荷花、摘莲蓬、品全藕宴为主题的文旅业的蓬勃兴起,使该市8家旅游公司和57个乡村旅游点,年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亿元。

“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当前,洪湖莲藕产业正踏上新的征程——全力冲刺百亿元产值大关。甜了舌尖、壮了产业、富了农民的洪湖莲藕也正成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的湖北生动实践。(中国质量报记者 张 华)

莲的家族太顶流

地球上有很多顶流可食用植物,比如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人工栽培,至今仍是全球主要粮食的稻米、粟类;在距今约5800年前的我国屈家岭文化中就被食用,现在仍被民间食疗重视的薏苡,还有豆类、山药、红枣、苋菜、生姜等。它们带着远古的气息一路走来,肩负支撑人类生存发展的重任,披荆斩棘,生生不息。

但是,有一种同样古老的植物,它可食用、可药用、可织服饰、可制作书画用品和化妆品,还可以用于环境治理,启发人类研发仿生技术……在满足人类种种物质需求之外,更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代言人。可物质、可精神的属性使它堪称顶流植物中的顶流。它就是,莲。

莲是莲花(俗称荷花)、莲藕、莲蓬、莲子、莲叶、莲梗的统称。莲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全身都是宝,没有一个部位掉链子。

这里我们不赘述莲的食用方法、药用价值、精神意向,单介绍两个它涉足的有趣而神奇的领域。

神奇之首当属莲丝。莲丝是莲梗中抽出的细丝。我们惯常以为的莲家族首款“被丢弃物”,实则能够堪当大用。印泥是中国书画用品中绝对不可缺少一员。可是,你知道吗?印泥的制作原料中,除了朱砂、藏红花、蓖麻油等,还需要“扎筋”材料,那就是艾绒或莲丝。其中,莲丝入泥,能使印泥的结构更稳、质地更细。莲丝印泥一度被称为“泥皇”,价格昂贵。

莲丝的用途远不止于此。莲丝可用于制作天然纤维布、莲丝绸。据记载,莲丝织物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缅甸,用于编织佛教僧袍。莲丝织物有天然清香、具有良好弹性与透气性,还具有一定抗菌性能。在现代生态科技应用中,有研究人员尝试将莲丝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进行液体环境监测等。

“荷叶效应”了解一下。这是一种超疏水自清洁现象。回忆一下我们看到的水滴落在荷叶上的情形——水滴在荷叶上能够形成接触角高达150°以上的球形水珠,清风徐来,水珠在荷叶上转啊转,滑落时必定带走荷叶上的灰尘等附着物。如此,荷叶实现“自洁”。

“荷叶效应”由德国植物学家于1997年命名。原理是荷叶表面拥有独特的双层结构、微米级乳突结构,以及覆盖在表面的纳米级疏水蜡晶体。这种结构在水滴与叶面之间形成空气层,极大降低黏附力。在现代科技领域,超疏水涂层被广泛应用于自清洁玻璃、功能面料、外墙涂料和屋顶材料等;科研人员模拟荷叶的自修复与水滴滚动特性发明的创新材料,用于航天、医疗及雨水收集等领域。

怎么样?顶流中的顶流名不虚传吧?事情的关键是,莲的功能还在持续花样翻新。(中国质量报记者 丁 莹)

大健康·大家谈

“一片入口沉疴痊”——莲藕食用与药用价值分析

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藕)是主要食用部分。唐代诗人韩愈写诗赞其为“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莲藕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有研究数据显示,每100克莲藕中,含淀粉16.8克、维生素C11毫克、藕节苷300毫克、铁0.4毫克等。莲藕具有低热量高纤维特性,适宜减脂人群食用。

在中医看来,莲藕性甘、涩,平;归脾、胃、大肠经。生藕具有凉血止血功效,炖藕健脾开胃,藕节能收涩止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莲藕中含有的莲藕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功效,可以辅助治疗如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芦丁、槲皮素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原花青素、儿茶素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血管,作为“保健品”成分用于延缓衰老;维生素C、钾、钙具有抗氧化、维持电解质平衡作用。

有数据统计,约0.3%的人群存在莲属植物过敏,莲科植物特异性蛋白可能与桃、杏等蔷薇科植物存在交叉反应,形成主要过敏原,主要症状为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喉咙肿胀、哮喘、腹痛、呕吐等。

在食用莲藕时应注意,孕妇每日食用生藕量不超过200克;发黑藕可能含有多酚氧化酶过度反应,建议清水浸泡后再进行加工处理。另外,不建议莲藕与白萝卜和蜂蜜一起食用,藕节和甘草一起食用会增强收缩血管作用,风险较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药师胡燕琴)

藕丝千年

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漆器,考古人员被其中一件漆器吸引。当这件漆器的顶盖被轻轻掀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里面竟然是一碗藕片汤。

这碗距今约2200年的藕片汤,保存完好,藕片清晰可见。正当考古人员准备一探究竟时,由于空气氧化作用,藕片迅速化为乌有。幸亏有位工作人员眼疾手快,将这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下来,才使得人们今天有幸能看到这碗“老汤”的样子。

今天,当我们在湖南博物院,向当年盛装藕片汤的云纹漆鼎凝神望去时,仿佛汉朝贵族的饮食图景就浮现在眼前,那藕片犹如一根坚韧的丝线,无声无息地将古今悄然系住。

在远古泥土中沉睡的藕,其实早已静候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长河之中。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在《离骚》中早已将荷与藕的意象纳入高洁品格的象征。到了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更将其精神意蕴点染得淋漓尽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与藕,从淤泥中生长,却保持着洁净,这“中通外直”的品格,被赋予了最纯粹的文化人格理想。此品格一脉相承,如藕丝不断,如藕孔透亮,穿越了时间的长廊。

藕,根植于日常,又岂止于文人墨客的案头?其在国人饮食中的印记,则更为深厚而温存。一碗藕粉,熬煮着多少童年的记忆。儿时,每逢秋冬时节,奶奶总是将细腻的藕粉,用一点凉水在碗中细细化开,然后把沸水倾入碗中,原本灰白色的粉末在顺时针的搅动中一点点变得透明、粘稠,最终凝成温润如玉的羹状。“奶奶牌”藕粉,清甜柔滑,不仅熨帖了肠胃,而且沉淀着温暖素朴的生活智慧。

轻啜一口碗中的藕粉羹,清甜温润在舌尖蔓延开来的一瞬,味蕾仿佛悄然接通了历史的另一端。藕丝虽断,其孔仍通。小小一段藕,在中华文明的浩荡长河中,既为可触可感的物质存在,亦为一种精神符号的承载,诉说着中华文化那穿越时空的韧性与深长。(史玉成)

安安小贴士

莲与睡莲亲缘关系有点远

莲与睡莲虽然名字相近,但分类学、结构、生理和用途均不同。只有莲才有莲藕、莲蓬,以及长期可保存发芽的种子——莲子。莲科曾被早期分类系统归入睡莲科,但现代分子系统分析显示,二者只是趋同进化。从大的植物学分类来看,与美味的杨梅果(杨梅科)和美丽的玉兰花(木莲科)一样,莲与睡莲的亲缘关系到双子叶植物纲就截止了,的确有点远。

https://img.cjyun.org/a/10087/202508/f6a478a2b8bdff467788497fb4f59c7e.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