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洪湖市滨湖街道太马湖村村民代表余光龙将一封代表全体村民心声的感谢信送到市水利局,感谢新建的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为渔民旱涝保收提供保障。为此,记者走进这座完成水利蜕变的渔村,记录旱涝保收背后的“治水密码”。
走进太马湖村新建泵站现场,记者看到泵站正发出沉稳的轰鸣声,清澈的渠水沿着干净整洁的河床流淌,岸边新修的生态护坡绿意盎然,曾经深受水患的村庄,如今处处透着生机。
全村改造任务担子艰巨、情况复杂,不仅涉及渠道、泵站、涵闸,还有路桥等方方面面。面对数座生产桥破损、道路泥泞不堪,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挨家挨户问需求、解难题,精准规划、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滨湖街道太马湖村村民李川荣:“以前路烂桥危,每到丰收季,都面临着怎么运出去的问题。这新建的生产桥,新铺设的道路,不仅美观了,而且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
这个依水而居的渔村,全村共约有214户886人,几乎都靠着养殖生态大闸蟹营生,却因水而愁。如今,新建的水利设施,彻底把这“靠水愁水”的日子翻了篇。
滨湖街道太马湖村党支部书记杨宏兵:“曾经的太马湖村渠道淤积不畅,影响防汛抗旱,涵闸、泵站老化严重,功能衰减。这新修的碎石路、疏挖的渠道、修的生态护坡,6月连下暴雨,新泵站一开,排水效率比以前快5倍!”
今年5月,太马湖村村民翘首以盼的“及时雨”终于落下,新建的高效排灌两用泵站试运行使用,太马湖村节点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排水灌溉覆盖蟹塘面积3500余亩,预计提升全村蟹产量达80万斤,同比增长14%;年产值达3600万元,同比增长20%。
全市沿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左俊:“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引领下,精准谋划项目,加强建设管理,依托洪湖市沿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太马湖村共疏挖渠道15000余米,新建太马湖排灌两用泵站一座,重建生产桥7座,修建生态护坡800余米,铺设生产碎石路4500米,目前已全部完工并受益。”
从“水患村”到“水安村”,太马湖村的蜕变正是洪湖市水利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作风建设融入民生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的真实写照。一封感谢信,传递着渔民质朴的心声,化作渔村振兴路上最动听的乐章。
全市沿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左俊:“转作风提素质永远在路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水问题。”(记者:邓敏 姚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