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荆汉之滨,燕窝镇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洪湖市东部。这里三面长江环绕,江堤长度32千米,拥有市级河流3条(长江、幸福河、蔡家套河)、沙套湖等众多水系,加之镇村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总长超400公里。丰富的水资源是燕窝的血脉,守护这一方碧水,责任重于泰山。
行走燕窝镇河岸,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美景与碧水清波交相辉映,滋养着沿岸村庄和田野;水鸟时而掠过天际,划出灵动的弧线;岸边村民散步纳凉,闲话家常,笑声不断……这幅人水相亲、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是燕窝镇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的缩影。
压实责任,织密河道“防护网”
面对繁重的河湖管护任务,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总河湖长,靠前指挥;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辖区河段、沟渠河长,守土有责。通过划分责任网络,将市级河流56.58公里、沙套湖水域3.91平方公里、镇级河流107.26公里、村级沟渠239.42公里全部纳入精细化管理。“我们严格落实河湖长责任制,确保每条河流、每个湖泊、每段沟渠都责任到人、管护到位,不留死角,为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水域筑牢坚实的‘防护网’。”镇水管站负责人语气坚定。
多措并举,打好治水“组合拳”
聚焦河湖治理的痛点,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大力开展“拦漂清漂”作业,累计投入劳力753人次、机械298台次,清除水葫芦水花生16.5吨、清理建筑生活垃圾68吨;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累计收缴地笼2170个、清除边坡岸线乱垦乱种497平方米、转运打捞后的水葫芦水花生及岸线垃圾等193车次、平毁土坝13个、拆除沿河旱厕等违章建筑3处;整治河湖渠沟29条,总长163.8公里;强化污水源头治理,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近4000户……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换回了记忆里面的荷叶田田、鸟鸣啾啾。眼见着家门口的变化,幸福河沿岸村民感慨道,“如今路平了、水清了、岸绿了,这条河真正成了我们的‘幸福河’!”
凝聚共识,绘就幸福“同心圆”
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电子显示屏、村村响广播、微信公众号、发放倡议书等,广泛宣传河湖保护政策与知识。同时,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护河志愿行动。组建了由党员干部、村民、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或捡拾白色垃圾,或清理浮萍,或打捞水草。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护河行动6次,参与志愿者达100余人次。这涓滴之力,终成江河,不仅让爱水、护水、惜水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更推动着治水护水“同心圆”越绘越大,凝聚起河湖保护的强大合力。
强化监管,筑牢治污“防火墙”
采取“河长+第三方公司”管护模式,将河道管护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与工资直接挂钩。“自从当上沟渠长,这段河道就是我的‘责任田’了,得守好!保证不让漂浮物流到大沟大渠去。”村民刘大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对这段河道格外上心,即使烈日炎炎,依然雷打不动,坚持每天早晚巡查一遍,拍下河道漂浮物,通知管护员及时打捞。同时,定期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双月制考核,利用无人机、经纬相机等提高巡查效率和问题处置速度。此外,设立河湖长公示牌,畅通“民间河长”监督举报渠道。由此构筑的坚实“防火墙”,有效守护了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效,确保河湖长治久清。
碧水映初心,安澜共守护。河湖长制的深入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为农业灌溉、渔业生产等提供了优质水源。下一步,燕窝镇将坚定不移深化“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扛牢三面环江的生态重任,压实每一级责任,激活每一份力量,管好每一条水系,持续绘就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幸福河湖画卷。(赵玲、刘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