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润泽家门口 老区百姓精神抖——2025年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速记

01-22 15:35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宋柏 江车 通讯员 曹冲

红红火火年味浓,欢天喜地迎春蛇。

1月21日,冬日暖阳下的洪湖市荷花广场张灯结彩,54个服务展位和舞台将广场围成一圈,现场群众摩肩接踵看节目、领党报党刊、取春联门画、求医问诊、咨询农业技术,2025年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喜庆的洪湖民俗节目《龙腾虾跃闹新春》中启动。

助力乡村振兴,繁荣县乡文化。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从1997年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2025年,将组织全省1000多支文艺轻骑兵队伍,在县乡开展1万多场惠民演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好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提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广泛性、针对性、常态性、长效性。活动首次公开发布惠农58项实事清单,省直15家单位与洪湖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洪湖流域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促进洪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士金表示,这58件实事,是各主办单位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基层所需,聚焦群众所盼,聚焦常态长效,聚焦可持续广覆盖,用心用情规划提出的。各单位要拿出务实举措,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品非遗览群书 文化下乡元气足

“出锅喽,大家快来品尝!”非遗美食展示区,工作人员将热气腾腾的龙口鱼糕、洪湖藕丸装盘,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尝鲜、购买。其中,人气最旺的当属洪湖鲊菜。

“之前来洪湖吃过,酸爽可口,特别下饭!”专门从随州市赶来的李爱莲,拎着四盒鲊菜满载而归。

“设立这一展示区,方便广大群众在春节前‘吃非遗’‘购非遗’,让传统美食下乡更出彩。” 洪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慧枝介绍。

舌尖品乡味,笔尖绘新景。湖北省文联互动区,江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武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明媚挥洒笔墨,为现场群众免费绘制山水画。一旁的拓印区人头攒动,体验亲手制作“福”字的乐趣。

“六六大顺,起(祈)福!”锣声一响,打开丝板,收获一张“蛇”形福字。

“这个大‘福’字里点缀着五个小‘福’,代表五福聚舍(蛇)。”湖北省文联民协理事会理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容正茂表示,参与现场制“福”,送出祝愿,让文化下乡更有仪式感,是一件幸事。

“以后孩子可以免费听故事,不做‘低头族’了!”湖北省图书馆“e海悦读·出行”专场,办理了电子读者证的石女士如获至宝。

图书馆工作人员,现场推介电子图书、多媒体影音、职场提升等数字资源,引导市民游客使用VR设备,体验沉浸式学习,数字阅读进乡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省委宣传部“赏年画 过大年”文化惠民文明实践活动展台,2000份年画、1500份挂历有序发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展台,最新出版的《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特别关注》被领取一空。扫码领取楚天书局文创产品梅、兰、竹、菊手工皂,排起长队。

小孩看大人学 科技下乡梦飘跃

“好好玩啊,怎么会这样?”“妈妈,妈妈,这个好有趣,有时间能带我去荆州科技馆玩吗?”湖北省科协展摊前人头攒动,在家长的陪伴下,小朋友们在来自荆州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前流连。

十几个摆锤排列悬挂在白色塑料架子上,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拨动其中一个单摆,相邻的单摆竟依次动起来。但随着摆动数量的增加,整体摆动幅度逐渐减小,进而形成了类似蛇形的游动状态。看到这里,小男孩满脸都是疑惑。

他今年六岁,和父亲谭先生就住在附近。一周前,谭先生便在抖音上刷到过这次“三下乡”活动的预热视频,今天趁着天气好,父子俩一吃完饭就过来了。“我们之前没去过荆州科技馆,他学校也暂时还没有这类课程。”

科技下乡集中示范,实用技术赋能振兴。湖北省科技厅展区,围满了种养殖户们和对此感兴趣的群众。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和长江大学的专家,现场服务洪湖市民。

“这个鄂子莲1号,也叫‘满天星’子莲,花期6月上旬-9月中下旬,每亩有效莲蓬数约5000个,可以产鲜莲子360公斤-400公斤。”桌子上放满了不同品种的莲藕,鄂洪1号、鄂莲6号、香粉、满天星、大白、翠玉,大家伙聚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还有一些其他作物优势品种的展板排列在展区里,包括草莓新品种“晶怡”、水稻新品种“E两优2300”、小麦新品种“垦麦58”等。更新奇的是一旁的泥鳅黄鳝自动剖切机,做餐饮的李先生和朋友看着样品有些动心,留下了联系方式。

“湖北省2025年冬春农民大培训正式启动”,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展区,这条红色横幅格外显眼。

“很多农民关注农产品直播带货、农药如何科学使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等,今天有不少人到我们这里来咨询去哪里可以学到这些知识,现在农民的学习意识真的增强了”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高级农艺师龙文莉说,培训重点围绕主要粮油作物生产、“菜篮子”产品供给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旨在帮助农民群众长技能、增本领、强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个人技术真的太重要了,什么都是因地制宜,像我们养虾子,水质好不好就很关键。到外面看一看就发现,有不少知识我还不知道。”洪湖市黄家口镇从事小龙虾养殖的陈先生和老婆一起专门前来看技术。六年多时间过去,现在他一共有20多亩虾稻田。“有技术支撑,我很有信心。2024年虽然大形势不好亏了些钱,但是2025年我们重新出发,砥砺前行,绝不会放弃。”

三甲医院对口帮 名医下乡铸安康

在省卫健委展区,武汉各知名医院的专家名医坐上红板凳、穿上白大褂,“摆摊”坐诊,不用挂号、不用缴费,一会儿的工夫就成了整个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摊位”。

“您这是压迫到了神经,我建议您尽快到医院做个颈椎核磁,拖得越晚越不好治,然后在康复科或者疼痛科做一下牵引或者理疗这些保守治疗。”武汉市第四医院疼痛科医师、教授周伶检查完后,耐心地向患者胡修英讲起病情,随后便安排医生为他现场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完舒服多了,也相信省城专家的治疗方案。”66岁的胡修英是洪湖本地人,今天听说有专家义诊,便和老伴一起过来看。“自己去医院检查也不方便,也不想麻烦子女,疼了好久没去检查,后面越来越疼,这样检查一下方便多了。”

隔壁,褥疮患者曾宪好特地给洪湖市中医医院医生万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2024年12月《洪湖万氏疮疡疗法》被评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疮疡患者都不方便,我都会上门给他们换药。”作为《洪湖万氏疮疡疗法》荆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万波经常下乡镇、进农家,为患者带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病懒得管,大病怕麻烦,这是现在县乡老年人群体共同的顾虑,在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地方,老年人可能因为距离远、交通不便等因素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

“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将配好的中药和药理知识带给村民。”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邓志军介绍,预计“中医中药村村行”5年内实现所有村全覆盖。

2025年卫生下乡示范活动,湖北省卫健委将常态化开展巡回医疗工作,也会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全覆盖。自上而下全覆盖,能够直接将更高平台的医疗资源送到老年人的家门口,不用跑省城就能享受专家问诊。

巡回医疗全覆盖已经是每年卫生下乡的常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资源不如送技术,相较于往年的卫生下乡活动,今年的卫生下乡活动也突出各级医院的对口帮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武汉知名医院都经常来我们这里坐诊或者培训。”洪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魏巍介绍,省城医院带来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洪湖市人民医院也会每周安排各科室的医生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培训。

https://img.cjyun.org/a/10087/202501/5bf07ec35bf9b74a11c6a5d03cc441b0.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