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珂里湾,映入眼帘的是悠长的石板街、百年的老房子,诉说着百年的商业繁茂故事,作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珂里村拥有众多“国字”招牌,但“如何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成为困扰乡、村两级领导干部的“心头病”,近年来,老湾回族乡党委和村“两委”班子着力在乡村旅游、亲子研学、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上下文章,主动谋划,干部齐上阵,找到了一条乡村文旅“新路子”。
扎根基层,增强服务群众“新本领”
依托“1名乡党委班子成员+N名机关干部”包联机制,珂里村的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早早集合在村口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干部群众每人手拿清洁工具,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绿化带等处的杂草和垃圾,及时疏通沟渠、池塘等公共区域积水,投放灭蚊杀虫药剂,形成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村里的路更宽了、水也清了,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我们的生活也更幸福,这些变化离不开乡和村两级干部的支持参与”,村民肖作民谈到。
“珂里的古街,曾人来人往,青石板路架子屋历经百年沧桑……”,国庆假期,一首《老家珂里》村歌传遍珂里景区的大街小巷,也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其创作形成生动描绘了一幅干群心连心的画面,从走访调研村庄到入户访谈、再到村歌的作词谱曲,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全程参与其中,凝聚了乡党委、政府推动乡村旅游的重大决心。老湾回族乡党委书记路顺说道,《老家珂里》这首村歌的诞生,当地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以一首村歌为切口,利用自媒体等互联网,让党员群众广泛传唱,推动珂里古镇走出去,让更多游客知道珂里湾的百年故事。
主动出击,搭建干部成长“练兵场”
珂里村地理位置其实十分优越,被天然形成的杨柳河环抱,也形成了众多小岛,其中位于珂里村西端的葫芦岛,曾经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当地村民说道,“去年这里就是一座荒岛,到处是杂草,连脚都难以踏进去”。
今年7月,乡党委提出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发展计划,紧锣密鼓组建文旅专班,珂里村村属运营公司也成立运营,专班成员和村“两委”班子全域协同、带领群众主动出击,党委书记和乡长亲自参与“葫芦岛”改造工程,经过两个多月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如今这座荒废的葫芦岛华丽转身,从无人问津的“荒岛”变身深受青睐的“旅游岛”,村庄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百年的石板街和民国建筑重新在人来人往的游客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十一国庆假期大量游客驻足打卡拍照,在这里休闲露营,深受大家青睐。
老湾回族乡始终坚持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基层一线当作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试验田”和“练兵场”,锤炼干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本领。
干群齐心,绘就乡村旅游“新画卷”
国庆期间,在珂里村的活动现场,“给乘坐游船的游客穿上救生衣”“旅游通道车辆疏散”“景区夜间巡逻”“活动现场秩序维护”,随处可以看到乡机关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身影,他们主动担当作为,和当地村民心连心,以志愿者身份成为景区售票、接待、安保和后勤等方面工作的重要力量。
走在珂里村的大街小巷,游客络绎不绝,老湾特色牛肉丸、喜沙粑等美食飘香,各种小摊小贩有序经营,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驻村选调生吴谦忠说:“十一活动期间,村民在自家门前就可以摆摊,我们要通过持续的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
“我们8月份成立了村集体运营公司,对环境和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整合资产资源,培训了34名村民担任管理人员,并邀请乡贤返乡投资。目前已有30多家农户参与经营,同时丰富了游船观光、民俗互动、文艺汇演、舞龙等形式”,老湾回族乡珂里村党支部书记刘良兵讲到。
9月底以来,该乡以珂里村为中心,持续推出“老湾‘村烤’庆国庆·珂里‘有戏’”系列活动,持续引爆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累计吸引游客7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累计6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作为洪湖市三大文旅乡镇之一,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接下来将以乡村旅游、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为主线,凝聚各方力量,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