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统筹推进“五项工作”会议精神,以高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扎实维护安置帮教对象稳定为工作重点,全力为辖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法治基础。
深化监地协同联动,构建教育改造新格局
政策宣讲入监,法治关怀直达。洪湖市司法局组织工作人员多次赴省内监狱,开展“安置帮教政策进监区”活动。通过专题授课,系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核心条款、安置帮教流程及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政策,同步赠送法律法规汇编,将政策指引与法治温暖传递至服刑人员。
专题座谈调研,共探协作新路径。湖北省汉江监狱赴洪湖市司法局召开“五项工作”专题座谈会。洪湖市司法局汇报工作部署、创新举措及社区矫正领域成果,双方围绕难点问题、协同机制深入研讨,达成合作共识。会后组织专项问卷调查,下一步将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实现资源互补。
精准对接服刑人员,筑牢无缝衔接防线。洪湖市司法局与省内多所监狱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依托全国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及监所核实函,洪湖市司法局全面核查辖区内服刑人员身份信息、罪名刑期、家庭住址及亲属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精准。严格落实“必接必送”,提前协调家属、派出所、社区(村)做好接返准备。今年以来,累计衔接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517名,衔接率100%。
创新安置帮教模式,点亮刑满释放人员新生路
多部门协同,织密帮扶保障网。联合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时互通数据,明晰安置帮教对象底数与动态;联合人社部门搭建“洪湖市技能培训驿站”,为“两类人员”提供技能培训与精准就业指导;联合民政部门健全社会救助机制,为符合条件者落实低保、临时救助;联合卫健部门关注精神病障碍类对象,做好管控与医疗衔接;对接当地党委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协商破解安置帮教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时研判处置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全周期”帮扶,提升帮教实效。构建“前端精准衔接、中期暖心帮扶、长期动态跟踪”的安置帮教闭环体系,实现帮扶服务全覆盖、无死角。前端精准衔接:指导督促司法所定期进行信息核查、做好人员衔接,落实“必接必送”政策,建立“一人一档”,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中期暖心帮扶:开展“就业帮扶”,会同人社部门建立“洪湖市技能培训驿站”,提供就业信息及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安置帮教对象实现就业,今年共组织18名“两类人员”参训并颁发技能证书,通过“培训+就业”联动机制落实岗位安置5人。对符合社会救助的安置帮教对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今年以来落实临时救助94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2人。长期动态跟踪: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动态掌握安置帮教对象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对思想波动较大安置帮教对象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有效预防重新犯罪。结合维稳专项行动建立“六失一偏”人员库,对27名重点对象实行“一人五策”动态管理(精准画像、入户疏导、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就业帮扶),成功化解重大风险隐患3起,发送风险提示函3份。目前,全市2313名帮教对象实现零极端事件。
案卷严评查,强化规范管理。组织全市司法所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随机抽取安置帮教对象档案、人民调解卷宗,采取交叉评议、现场打分、即时通报的方式,精准查找工作薄弱环节。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一次案卷评查,评查案卷160宗,通报案卷问题25个,点对点向对应司法所反馈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与标准,进一步压实工作人员责任。
建立矛盾化解机制,筑牢基层治理新防线
排查预警闭环,源头管控纠纷。实行“定期+重点时段”排查,实现“受理-分流-调处-反馈-回访”,确保事事有跟进、件件有结果。组建洪湖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入驻,统筹整合部门资源,实现“一站式”受理、分类调处。
多元力量联调,提升化解效能。乡镇层面组建“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联合调解队伍,对排查出的纠纷分类施策,简单纠纷即时调处,复杂纠纷联合研判化解。今年以来,全市各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总数2792件,调解成功2770件,调解成功率99%。
践行“枫桥经验”,打造调解品牌。以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为目标,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洪湖落地生根。滨湖司法所创新“335”工作法(三力筑基、三融聚力、五心服务),龙口司法所践行“434”工作法(四员管理、三力调解、四化普法),乌林司法所推出“五心”工作法(接待来访群众热心、倾听群众述说细心、疏导群众问题耐心、解决群众事情匠心、调解群众纠纷公心),打造法治建设新样板。共同推动“枫桥式”司法所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