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丨“洪湖工匠”“洪湖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展播(三)

05-09 19:13   洪湖市融媒体中心、洪湖市总工会  

洪湖工匠、洪湖市职工创新工作室

为进一步弘扬执着坚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树立典型,推动全市广大职工广泛传承工匠精神,增强创新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升技能,为洪湖加快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打造融入武汉都市圈样板市作出更大贡献。《云上洪湖》开辟专栏进行“洪湖工匠”和“洪湖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事迹展播,大家一起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感悟榜样力量!

徐之善:平凡之心锤炼“工匠”精神

一大清早,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徐之善正带着他的团队进行设备检修。

徐之善是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的设备部总工程师,曾先后在小港草席厂、造纸厂担任钳工、焊工、水电工等工作。2012年进入原洪湖市宏业水产有限公司工作以来,他在技术改造、创新发展的路上不断前行,逐步成长为多次攻破和解决工作中疑难杂症的“技能达人”。

钳工是个技术工种,水平高低全靠经验积累。眼下正值水产品加工的有利时节,车间的设备密集、生产节奏快、设备运行频次高,日常检维修工作量大,徐之善坚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点,不断在技术领域自我革新。为了让年轻员工少走弯路,徐之善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钳工技能传授给他们,他先后带出5名徒弟。在机械检修处,他总是冲在前面,边修边讲,不计个人得失,不论环境恶劣。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立起一支10人的技术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计算器、一盏台灯、一块写满技术要点的白板......在工友眼里,徐之善不善言辞,而且有些腼腆,但一说起他在工作上的细枝末节,给人最深的印象总是认真严谨,头头是道。一旦遇到设备上的“疑难杂症”,徐之善常常一琢磨就是一整天,就是下了班,还守在车间里埋头苦思,反复尝试解决难题的方法。

徐之善的团队主导了公司所有重大设备改造和设备引进项目,在2014年宏业新厂区建设、2015年宏业淡水鱼糜生产线搬迁、新厂区小龙虾生产线建设、2017年宏业水产3万吨小龙虾休闲食品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团队累计实施大型技术改造23项,中小型技改100项以上,改造设备30多台(套),极大提升了公司自动化水平。2018年公司重组更名为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以后,他被任命为设备总工程师。他务实进取、虚心好学、乐善好施,处处透露着新时代工人的本色。

邓兆松:三十余载“焊”卫匠心品格

个头不高,一身沾染了些许灰尘的蓝色工作服,搭配着一双深色皮鞋。他是一名技术工人,同时也是一位技术专家;他从一名普通焊工起步,实现了从工人到工匠的“人生蝶变”,他就是湖北力拓能源化工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兆松。

早上6点30分,邓兆松就已经来到了工厂,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提前一个小时到工厂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在湖北力拓能源化工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生产工人们穿着工作服,一手持着防护面罩,一手拿着电焊焊接,焊枪喷出红色的焊花,发出有节奏的“滋滋”声。青蓝色的烟雾、滚烫的焊条、飞溅的火花,邓兆松已经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干了8个年头。

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时间紧,任务重的生产订单,邓兆松必然参与。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复盘昨天的工作情况,看看有无棘手问题需要处理;晚上下班回家,一头钻进焊接理论书籍中,常常研读到深夜。对于邓兆松来说,在岗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充满挑战的。

作为老一代的企业管理者,他与时俱进,多次参与公司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实践。2022年,邓兆松带领团队生产出国内整装交付最大型的硫铵饱和器远赴印尼。

“我们一直在国内做交化设备。但是我们深知产品不能老局限国内,我们和北京中钢公司合作,中钢公司那边总包工程,我们给中钢公司生产配套设备,送到国外去。”

几十年如一日,邓兆松的步伐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放慢。随着公司的生产订单不断增加,邓兆松的笔记也越来越厚。三十多年来,从普通工人、主操、维修工、车间主任到副总经理,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邓兆松也在一步一步地成长。

曾令旗职工创新工作室:

技术创新 人才培育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曾令旗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6月,工作室秉承着“专业专注、严谨敬业、创新传承”的职业精神,着重培养青年专业技能人才,打造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曾令旗职工创新工作室,曾令旗正在与他的团队座谈,探讨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据曾令旗介绍说,组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就是把有思想头脑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开展学习培训,对过去的手工作坊式的做法进行创新,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湖北华贵食品集团第一书记、工会主席曾令旗:“过去是手工操作,流程非常繁琐,晚上还要加班,而使用的原材料是莲藕系列,几个小时不进行处理,就会氧化变黑,需要一些技术改进。”

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公司在经济、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召集了一批年轻有为且特别敬业的员工,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琢磨,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小问题,减少企业损失。

设备的更新改造,使得生产的固形物食品和其它汤料食品的比例合理,不存在什么短斤少两的现象,准确率达到100%。企业产品销售的过程当中投诉少了,产品的认可度高了,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了,生产速度也加快了,设备自主研发升级改造,为企业节省了上千万元的开支。

“效益非常明显,过去我们一天只能够完成三四万斤藕带的加工。现在机械化操作以后,一个工作日能够加工五六十万斤的藕带。”

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积极发挥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先进模范和专业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及时发现工作“堵点”、破解发展“难点”,不断演绎着技术攻关的“创新故事”,扎实推进企业性技术创新,让创新成果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曾令旗创新工作室先后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7个,其中作为行业唯一的企业参与了《湖北泡藕带》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获得各类专利37个,其中发明专利3个。主导的“泡藕带加工关键技术发明及应用”获2022年省政府“应用科技成果奖”,“预制莲藕食品护色增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省政府“技术发明三等奖”。更新改造设备、设施百余台(套),使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小微企业发展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农业现代化集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全国莲藕产业的领军企业。


https://img.cjyun.org/a/10087/202305/735dd78cad77ddd930250d3d1f42181c.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