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里湾位于老湾回族乡集镇北约三公里,东望吕蒙口,南枕扬子江,西眺黄蓬山,北依内荆河。
珂里原名锅底。杨柳河西接内荆河先向东南流约里许即反向西流,再由西绕南与内荆河另一条支流于刘家咀后汇集转向东流。河流在此形成面积约十亩的半岛,状似“金线吊葫芦”。河流经“葫芦蒂”向东南流约半里后,又与竹簰咀前、定家湾中咀右、刘家咀前的两条长江支流汇合急折向北,而后转向东南蜿蜒流淌。几条河流混冲的泥沙在东北环岸堆积,在河岸以北中间位置形成一个小洼地,像一个“锅底”。
说起“珂里镇”还得简述一下蔡汉卿其人其事。蔡汉卿因辛亥首义“第一炮”立功,衣锦还乡后觉得“蔡”不能落锅,为求发迹避“锅”之忌,其好友刘心源取“珂里”谐音而取代锅底,由此珂里湾得其名称之至今。
珂里街道沿河由东向西依势附形走向,朝迎旭日,晚送夕阳,名曰“丹凤朝阳”。整条街道全是花岗石板铺就,街道宽九尺,长三百余步。东街修有丁字街,丁字街长约六十步,阔丈许,由北向南延伸至河边大码头,大码头最早约建于乾隆四十年。
珂里属沔阳四大集镇之一,鼎盛于民国初、中期,一时间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百业俱兴,有小汉口之称。一泓碧水悠悠,两岸杨柳依依,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更有珂里八景流传至今,这八景是:架上金盆、九十九道湾、鱼市灯火、金线吊葫芦、五码破漕、百步三拱桥、清宁宝寺、后湖芳草。
目前,珂里老街仍在,巷子、码头形态依旧,老房老铺老景鲜存。然而,置身斯地,仍可想见昔日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