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样!洪湖一村小微水体治理入选……

04-11 23:02   湖北省水利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

乌林镇吴王庙村

认真落实河湖长制

以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治理为切入口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的灵动让这个千年古村落

焕发出了新活力

吴王庙村的

小微水体治理经验

更是入选了

《湖北省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典型案例汇编》

一起来看

 ↓  ↓  ↓ 

吴王庙村历史文化悠久,以东晋所建的古庙——吴王庙而得名,近年来获得中国楹联文化村、湖北十大美丽乡村、荆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洪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吴王庙村位于洪湖市乌林镇东端,与老湾回族乡接壤,南临长江、北依下内荆河、西眺悦兮半岛温泉,武监高速、103省道横穿而过,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住户806户,常住人口3172人,耕地面积7449亩,境内沟渠堰塘星罗棋布。

近年来,吴王庙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以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治理为切入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域岸上统筹治理、治理管护同步推进,沟渠相连、塘水清清,水的灵动让这个千年古村落焕发出了新活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果说大江大河是水生态系统的主动脉,那遍布各地的小微水体就是水生态系统的“毛细血管”。沟、渠、塘等小微水体虽然并不起眼,却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段时间,部分群众随意侵占水域岸线,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导致水流阻断、水体污染、环境恶化。

吴王庙村首先以整治小微水体“四乱”为突破口,教育群众珍惜自然资源禀赋,党员带头,发动村民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小微水体,拆除违建2处,退耕10多亩,清除地笼迷魂阵等阻水设施68处,清理垃圾杂草近百吨,截断污水直排10余处,最大程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坚持水下岸上统筹治理

2020年,吴王庙村启动对全村7处堰塘、6条沟渠共13处小微水体的综合整治。经设计单位现场勘查,围绕“渠塘连通、水面清澈、岸线整洁”制定整治方案,以星潭子整治为重点,清除塘底淤泥1.5万m³,安装涵管700m,疏挖沟渠500m,生态护坡1573m,新建引水涵闸1处、泵房2处,渠边塘边绿化植树6000余株,修建绿道1500m,安装亮化路灯40余盏,完成投资近800万元。

如今,星潭子、卫星河等小微水体与下内荆河相连通,提升了洪水调蓄功能,美化了村落人文环境,千年古村落展现出“渠塘清水畅流、岸边绿树环绕、人水和谐共生”的新风貌,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坚持治理管护同步推进

吴王庙村坚持“红色党建+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小微水体专项治理成果。每季度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专题会议,依照村规民约,制定工作措施,落实保洁责任制度。聘请乌林镇水管站工作人员担任小微水体监督员,落实小微水体管护员27人,其中党员10人、村干部4人、脱贫户3人、公益性岗位10人,按每人每年6000元落实管护经费,其中光伏发电用于公益性岗位6万元、乡镇财政补助2万元、其余部分由村集体解决。管护员配备船只、竹竿、镰刀等管护用具,常态化清理杂草、垃圾,常态保持水域岸线环境整洁,一幅“水清、岸绿、河畅、路通、景美”的水乡画卷正徐徐展开。

吴王庙村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通过小微水体治理促进生态宜居,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活力。如今的吴王庙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全村百姓正在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奋进。

近年来

洪湖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将全市河渠湖泊以及小微水体

纳入河湖长管理

水清、岸绿、河畅、路通、景美

的水乡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湖北省水利厅  编辑:向登秋 蔡芳华   编审:吴琪 于倩   监制:李友华   总监制:黄丽霞)

https://img.cjyun.org.cn/a/10087/202304/909680513c872a751ca801fb21bdea27.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