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从出台背景、统筹安全和发展、探索发展新路、强化发展保障、推进规划实施等方面重点介绍《规划纲要》情况。
● 发布人
荆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桥
荆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芹
荆州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奉义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婷
● 主持人
荆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洪云锋
《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
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对标全省规划,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梳理出“水、粮、文、运”四大优势,聚焦“城、产、运、水”四个短板,主要从现状基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底线管控、发展指引、支撑体系、规划实施等六个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荆州画卷”指明路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守护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文物安全”五大安全底线,将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前提,坚持以水为媒、以水塑形、以水促产、以水安城、以水铸魂,以流域综合治理定空间规模与结构、定产业类型与布局、定城镇形态与功能、定文化本源与呈现、定交通组织方式、定资源要素质量、定生态环境容量,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主攻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四大目标,推动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势见效。
实施《规划纲要》探索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新路,是我市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规划纲要》强化指引,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推进以工业优先的“四化同步”发展,即以建设江汉平原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以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为目标的信息化,以打造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标杆地、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以打造全国一流、功能完备、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
立足荆州区位、人才科教和产业等优势,强化发展支撑。《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链接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相结合的教育科技人才体系,强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动力;通过加强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通过加强荆楚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壮大文旅产业,加强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楚文化地标、长江荆楚文明传承创新国家典范、荆楚文化旅游目的地。
保障《规划纲要》落地,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市委领导下的规划实施、协调、监督、组织体系;组织县级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完善规划体系;围绕规划重点任务,形成落实清单,强化考核评估。
制度化清单化全域推进
加快部署落实《规划纲要》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和执行。全市上下如何“一盘棋”,不折不扣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加快把规划美好愿景变为发展实景?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芹在发布会上表示,将以细的措施、实的工作、高的效率、严的考核,确保《规划纲要》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成效。
制度化清单化推进
《规划纲要》是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底座”。李静芹介绍说,我市已成立全市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四大主攻目标指挥部,并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每月召开推进会,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进规划实施。
李静芹表示,《规划纲要》确定的安全底线、重要任务、主要指标、重大项目等内容,将被细化成负面管控清单、正面激励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和重大政策争取清单等,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清单可操作、能落地。同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强力推进。
县市同步全域落实
在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后,荆州市加快制定《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方案,推进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
李静芹说,结合宜荆荆都市圈规划,《规划纲要》编制了“四大主攻目标”、交通物流、强县工程等9个专项规划。县级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是推进省、市《规划纲要》落实落地落细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规划纲要》统领下,我市正指导县市编制本级规划,明确由中心城区制定落实市级规划实施方案,市直部门制定重点任务计划,形成全市一盘棋、全域一体化推进落地格局,把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严格考评执纪监督推动落地
在常规的专项督办和通报基础上,我市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评价考核办法,将《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指标、重要任务举措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用好考核“指挥棒”。
李静芹介绍,目前已制定《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评价考核办法》,围绕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四化同步发展正面清单,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量化任务,严格考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督导检查,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办。市纪委加强监督保障,对“五条安全底线”“四化同步”等重点强化监督,激励责任部门和党员干部自觉站位全局、服务大局,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落实。
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扎实推进“四水共治”
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
荆州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禀赋优厚,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也逐步显现。
当前,荆州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存在哪些短板?如何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在新闻发布会上,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奉义就荆州水利发展现状一一作出回应。
郭奉义指出,在水安全方面,我市在江河堤防建设、分蓄洪区建设、排涝抗灾体系方面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荆江两岸崩岸频发、松滋江堤亟待整险加固、长江干堤沿线涵闸亟需更新改造、分蓄洪区建设标准不高、流域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
同时,我市水域面积广阔,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智慧”水利建设缓慢。
“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郭奉义表示,根据《规划纲要》,我市将加快补齐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短板,扎实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水共治”。
在水域风险管控方面,我市将重点实施长江干流堤防提档升级,加强流域风险防控,健全防洪体系建设。
在民生水利建设领域,我市将推进实施9个大型灌区、13个中型灌区新建扩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升农田灌溉水平,将农村饮水安全进行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为维护河湖健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市将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深入对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推进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四湖流域河湖水网及水系连通工程,健全水资源调配格局。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将积极对接国家“智慧水利”建设,构建智慧流域,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施好科学调度、应急调度。同时,我市还将加强行业法治建设,提高水土保持、水资源监管水平,重点实施法治监督和安全管控。
郭奉义说,将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强水利补短板建设,坚决做到防洪保平安、抗旱保用水、调水保生态、减灾保发展,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立足区域特色
高标准打造“荆州样板”
荆州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做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势在必行。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荆州特色的流域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之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婷就《规划纲要》主要特色和亮点作了介绍。
“多规合一”创新编制方法
王婷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以理想空间结构为统领,带动用地布局有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明确守护“东湖西山、一江贯穿”的自然空间结构,建构“一带一核,三区联动”的城镇空间格局。
此次《规划纲要》突破以往规划编制的单一目的,将国土空间规划、流域治理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内容有效整合,进行叠加运用,充分体现生态、生产、生活的统一。
“通过形成‘多规’的总体规划,能有效避免各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同时有利于加强针对性,促进我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方案的完善。”王婷说,“多规合一”的运用,体现了在规划编制方法上的创新,为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提供了技术支撑。
明确措施守住安全底线
流域安全问题对荆州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规划纲要》明确了守住安全底线的措施。
王婷介绍说,对照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规划纲要》将长江一级流域和四湖、荆南四河、沮漳河二级流域片区细化为7个三级流域片区,通过积极对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措施,逐一制定负面管控清单,明确要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底线。同时,新增文物安全底线,荆州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压实市、区、镇、村四级文物安全责任,力争把荆州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楚文化地标。
项目谋划主攻“四大目标”
《规划纲要》立足农业基础、沿江区位、历史文化、水乡古城“四大比较优势”,明确主攻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四大目标”。按照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工作要求,围绕主攻目标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
“通过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务实工作方法,做细做实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我市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王婷说,主攻“四大目标”,将有效发挥集聚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荆州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展现更大作为。